1966年,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5月25日,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在食堂外墙上张贴了一张措辞激烈的大字报,公开批判校领导。这张后来被称为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宣言,很快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配发评论配资的好处,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聂元梓因此迅速崛起为北京红卫兵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不仅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批斗,更煽动武斗,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在这场运动中,有五位红卫兵领袖尤为突出,他们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北京航空学院的韩爱晶、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大宾,以及北大的聂元梓。其中,来自湖南农村的谭厚兰有着独特的人生轨迹。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家乡接受基础教育,后来曾担任过乡村教师。上世纪60年代初,谭厚兰以调干生身份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深造,正是在这里,他亲历并深度参与了1966年开始的那场特殊运动。
聂元梓的大字报事件发生后,谭厚兰立即在北师大校园内响应,组织学生撰写并张贴批判校领导的大字报。当时北京市派往各高校的工作组将谭厚兰列为重点批评对象。但随着形势变化,工作组被迫撤离,谭厚兰反而被学生们奉为反工作组英雄。1966年8月,他在北师大正式组建红卫兵井冈山战斗团并自任团长,由此跻身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之列。
展开剩余57%谭厚兰在运动中犯下的最严重罪行,当属1966年11月对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的破坏行动。他率领200多名红卫兵打着打倒孔家店的旗号南下曲阜,与当地造反派联合成立彻底捣毁孔家店革命造反联络站。在11月9日的誓师大会上,红卫兵们将孔庙大成殿内的孔子塑像搬上卡车,为其戴上写有侮辱性字样的高帽,随后押着塑像和一批被诬陷为孔家孝子贤孙的当地干部游街示众。
更令人痛心的是,谭厚兰随后指挥红卫兵对孔林实施系统性破坏。他们首先挖掘了孔子、其子孔鲤、其孙孔伋的墓葬,接着又破坏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孔繁灏、孔祥珂、孔令贻等后裔的陵墓。虽然前三代古墓因年代久远所获不多,但后三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却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盗掘狂潮。谭厚兰甚至亲自挥锤砸毁孔子的墓碑,导致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圣贤陵园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1968年7月,毛泽东在接见红卫兵时点名批评了谭厚兰的过激行为。不久,谭厚兰被下放至4627部队农场劳动改造。1970年,他因历史问题被隔离审查。1978年,北京市公安局以反革命罪将其逮捕,后因其认罪态度较好免于起诉。1982年,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红卫兵领袖在湖南老家病逝,终年45岁。他的人生轨迹不仅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动荡,更以破坏文化遗产的恶行为历史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发布于: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